宁德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水安全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发文字号:
宁政〔2015〕5号
效力位阶:
地级市其他规范性文件

宁德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水安全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宁政〔2015〕5号



宁德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水安全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宁政〔2015〕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水安全的若干意见》(闽政〔2014〕27号)文件精神,创新流域保护管理机制,持续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闽江(古田段)、霍口溪(敖江上游)、交溪、霍童溪、七都溪(蕉城)、七都溪(赤溪)等重要流域保护管理、保障水安全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加强用水需求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加快推进由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二是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通过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切实提高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三是坚持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综合采取生物措施、农艺措施和工程性措施,推动实现耕地、林地、河流、湖泊、湿地等休养生息。四是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运用价格杠杆调节水需求,健全完善保障水资源安全的体制机制。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流域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8.2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国家级、省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3%以上,县城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砂、乱截流等“四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5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重点流域所有入江支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入江排洪(水)渠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Ⅱ类水质达标率大幅提高。国家级、省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8%以上,县城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高到100%以上。

二、推进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建设

(一)实施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制度。制定河道岸线规划,明确河道岸线和河道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划定河岸生态保护蓝线,在河岸划定一定区域作为河流生态空间管制界限,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交溪的东溪、西溪、穆阳溪,霍童溪,古田溪等),在河岸划定一定区域作为河流生态空间管制界限或穿越县(市、区)城区的河段(金溪、富春溪、蟾溪、龙溪、东洋溪、曹洋溪、水北溪、桐山溪、三河溪、后龙溪)预留不少于50米的区域;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至1000平方公里之间的河流(茜洋溪、霍口溪、修竹溪、平溪、托溪、黛溪、金造溪、后垄溪、柏源溪、前垄溪、七都溪(赤溪)、罗汉溪、杯溪、七都溪(蕉城)等),或穿越县城及重要乡镇、开发区的河段预留不少于30米的区域;其他河流预留不少于15米的区域。在河岸生态保护蓝线内不得擅自建设与防洪、水文、交通、园林景观、取水、排水、排污管网无关的设施。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规划局、住建局、水利局

(二)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蓝线制度。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蓝线,确定水源保护区范围,严格饮用水水源地执法监管及环境状况评估。大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集水区范围内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对一级保护区内的居民要限期搬迁。各地要加快县城以上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并尽快投入使用。2015年1月起,宁德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常规监测实行一旬一测,其他县城饮用水水源地一月一测,逐步开展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监测。2015年底前,中心城区和其他县城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实现水质自动监测。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环保局、住建局、水利局、发改委、质监局、卫计委、国土资源局

(三)实施地下水警戒保护蓝线制度。加快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开展地下水资源普查,划定地下水警戒保护蓝线,确定各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明确可采区、限采区和禁采区。将地下水作为战略和应急水源,逐步取消城镇饮用水地下水源,2017年底前全面实现县城以上使用地表饮用水水源;除温泉外,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不再批准新建抽取地下水的自备水源,对原有以地下水为自备水源的逐步递减许可取水量。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

(四)探索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纳污限制等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探索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发区规划、工业区规划以及重点建设项目布局等,要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当地水资源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做到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目标、以水定产业。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需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水取水的新、改、扩建项目,在报送建设项目(预)可行性报告前或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前,应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未提交取水许可(预)申请的书面审查意见及经审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不予批准。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水利局、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住建局

(五)加强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实行节水标准化及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制定节水相关标准,加强用水定额管理,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加快推进工业、农业、生活等取用水户的取水计量设施装置,稳步推进用水计价改革。积极推进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建立灌溉设施保护与管理机制,因地制宜推广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加大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到2020年全市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下降到17%以下。推进重点行业节水改造,强化水平衡测试,研究高耗水行业差别水价政策,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到2020年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水利局、经信委、住建局、发改委、国土局、质监局、物价局

(六)完善水功能区监管制度。开展入河排污口等污染源调查,建立河流档案,形成“一河一档、一段一档”。核定各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明确各水功能区的允许纳污总量,建立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水功能区管理应坚持反退化的要求,强化日常监管和应急管理,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情况每2月通报一次。加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管理,对水功能区未达到水质目标的县(市、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水利局、环保局

(七)建立河流管养制度。开展河流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河流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行河流管养分离,明确河流管理责任和执法主体。制定河流养护标准,推进河流养护专业化、社会化,加强河流水域陆域保洁、绿化养护、堤防及附属设施维护等日常养护。河道日常养护实行“属地管理,以块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在河道岸线内新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岸线规划和湿地保护规划,不得擅自缩小水域面积或降低行洪、调蓄能力,不得擅自改变水域、滩地使用性质,禁止非法围湖造田、填河造地;已经违法围湖造田、填河造地的,当地政府应制定整治方案并限期完成。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水利局、国土局

三、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一)加强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推进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实施坡耕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四旁绿化”和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等“四地治理”,全面推广生态茶果园。加快水源涵养林建设,全面保护天然林,大力种植阔叶林,逐步减少桉树林,严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种植桉树人工林。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江河泥沙淤积。禁止重要流域一重山范围内进行采石、采矿,对全流域所有非法采土洗砂、洗矿,非法采砂、堆砂进行全面清理,开展青山挂白整治,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毛竹林,有效提高森林蓄积量。推进湖库综合治理,通过底泥清淤、植物净化、污染防控等措施,加快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建设;加强对湖库水产养殖管理,科学规划,确定合理的养殖布局、种类、容量和方式,严格控制水产养殖规模,推广生态养殖技术。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水利局、发改委、农业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国土局、住建局、交通局

(二)推动小水电转型升级。加强水能资源使用权管理,依法确定使用权属和年限。支持对符合条件的老旧水电站进行更新改造,我市到2015年完成改造9座,巩固和新增发电能力2.448万千瓦;2016—2020年升级改造33座老电站,巩固和新增发电能力5.66万千瓦。建立安全隐患重、生态影响大的水电站报废和退出机制,对不符合河流最小生态流量要求的水电站要限制运行。加强水电站用水调节管理,确保洪口、周宁、牛头山、双口渡等重要水电站的最小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设施的安全运行,并及时有效传输数据,保证最小下泄流量的落实。支持水电站建设最小下泄流量设施。加强水库电站科学调度,维护河流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水利局、经信委、发改委、环保局、国网宁德供电公司

(三)优化砂石使用管理。按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约需0.8万立方米砂测算,制定年度用砂计划,统筹解决砂石市场供应。从严管理河道采砂,依法打击违法采砂行为。结合河道、库区清淤疏浚,科学制定河砂开采计划,促进河流休养生息。落实推广应用机制砂的有关规定,制定机制砂生产规划,大力推广机制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16年,固定资产年投资在100亿元以上的县(市、区),至少建成投产1个年生产能力50万m3以上的机制砂生产企业,固定资产年投资在100亿元以下的市县,可根据实际需求与相邻市县共建成投产1个年生产能力50万m3以上的机制砂生产企业。鼓励“散装水泥-砂石-混凝土(砂浆)”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模式,走规模经营之路;科学引导、适度利用标准海砂。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住建局、经信委、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公安局、海洋渔业局、质监局、地税局

(四)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坚持自然修复为主,结合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与工程措施,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河道综合整治,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为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定期在交溪、霍童溪等流域投放有利于净化水体的滤食性鱼类,扎实做好渔业资源保护,严禁电、毒、炸、网等方式捕鱼、维护流域生态平衡,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快推进流域主要污染河段的综合治理,逐步恢复河道功能,当地政府应制定治理方案并限期完成。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环保局、水利局、住建局、海洋渔业局

(五)加强湿地保护和放流增殖。根据《福建省湿地保护规划》,制定《宁德市湿地保护规划》,将流域内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敏感区和脆弱区确定为重点管控区域,实行分类管控。主要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水库入库河口及重要河段要因地制宜建设湿地处理系统。有条件的区域要扩大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加强重点水生野生动植物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开展水生生物放流增殖,对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等加强监管。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林业局、环保局、水利局、海洋渔业局

五、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一)全面实施“河长制”。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河段长负责制,跨行政区域河流由上一级政府领导担任河长。闽江(古田段)、敖江(古田段)、交溪、霍童溪、七都溪(赤溪)分别由市政府领导担任市级河长,流域内有关县(市、区)政府为责任主体,流域内有关县(市、区)政府领导担任河段长;其他流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县(市、区)、乡(镇、街道)政府领导担任河长、河段长,并向社会公布。河长、河段长负责牵头推进所辖流域的保护管理重点工作,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水利局、环保局、住建局、国土局

(二)加强执法与监督。各县(市、区)政府要强化河流综合执法,加大基层河流执法监管力度,开展乡镇综合执法试点。公安、水利、环保、住建、农业、海洋渔业、监察等部门每年定期联合开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砂、乱截流等危害水安全的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水利局、林业局、公安局、环保局、住建局、监察局、农业局、海洋渔业局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领域的科研攻关与成果应用,通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和示范园区,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中试转化,积极推广应用制水、节约用水、生态修复、面源污染治理、咸潮上溯控制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充分利用信息、网络、遥感、遥测、遥控等现代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信息管理以及数据共享技术,提高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科技局、水利局、环保局

(四)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修复、管理、建设等方面资金投入,研究制定河流管养资金补助标准,并将河流管养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财政局、水利局

(五)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培育流域保护相关的民间协会和民间基金,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参与流域保护,鼓励制定市民公约和村规民约,开展水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美丽河流”创建活动,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流域保护。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民政局、水利局

(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广泛持续地开展流域保护宣传,营造亲水、惜水、节水、护水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在中小学宣传母亲河保护知识,编制流域保护系列宣传资料,大力弘扬流域文化,传承流域文明。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环保局、海洋渔业局、水利局、文明办、团市委

(七)鼓励机制体制创新。创新水资源、水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鼓励因地制宜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水权交易、水生态修复、节约用水、地下水监管、综合执法等试点。创新规划和设计理念,制定完善设计标准,工程建设要满足生态需求,充分考虑河流生态流量和水生物生境,维系水生态的良性循环,不得随意占用河湖、改变河道。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水利局、环保局

(八)严格开展考核督查。根据《福建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将流域保护与管理、保障水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评内容,明确部门职责,分年度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加强效能督促,促进工作落实。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单位要将工作进展情况于每年12月底前报送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向市政府报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水利局、环保局、监察局

其他河流保护与管理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宁德市人民政府

2015年2月13日


宁德市人民政府

2015-02-13

"
剩余50%未阅读,继续阅读
网站说明

塑料政策数据库是非营利性的平台,您可以免费使用相关的检索功能。如发现本网站未收录的法规政策,您可以通过“在线留言”反馈给我们,感谢您的使用和支持。

本网站对法规政策的分类,除了根据常规的效力位阶(中央法规、地方法规等)之外(如在对网站所有法规数据进行检索,可以点击页面左上角的【效力位阶检索】),还设置了【议题】分类。议题分类的设置是为了让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使用者能够快速了解相关法规政策的数量、发展。议题分类可能会随着网站的更新而增加、减少或变更,如您对该分类有更好的建议,欢迎您通过“在线留言”反馈。

关于本网站议题分类的详细说明,可参见https://shimo.im/docs/M173FOA9Ok46qo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