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竹产业千亿行动方案的通知

制定地区:
福建省 南平市
公布时间:
2023.09.08
实施时间:
2023.09.08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位阶:
地级市其他规范性文件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做好竹产业、竹科技、竹工艺、竹文化文章,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做优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将我市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竹产业千亿产业集群。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竹产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基本形成链条紧密、三产融合、科技创新、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竹产业方面,竹一产产值110亿元以上,丰产竹林面积380万亩以上,占全市竹林面积58%以上;竹二产产值220亿元以上,年产值10亿元笋竹企业10家以上,年产值30亿元竹制品龙头企业4家以上,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的高端笋制品龙头企业2家以上,制订竹原材料标准4个以上,培育竹标准材加工大型企业4家以上;竹三产产值170亿元以上。竹科技方面,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5家以上,省科技小巨人企业40家以上。竹工艺方面,培育省级竹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全市每年设计推出500项以上高质量、个性化、可转化的新颖时尚竹产品。竹文化方面,全市建成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以上;市级以上竹非遗项目20个以上,各级传承人50人以上。

  到2030年,全市竹产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竹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局面。竹产业方面,竹一产产值150亿元以上;竹二产产值500亿元以上,产值超10亿元笋竹企业20家以上,年产值超30亿元竹制品龙头企业10家以上及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的高端笋制品龙头企业5家以上,制订竹原材料标准10个以上,培育竹标准材加工大型企业5家以上;竹三产产值350亿元以上。竹科技方面,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60家以上,省科技小巨人企业70家以上。竹工艺方面,培育国家级竹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2025年后每年设计推出1000项以上高质量、个性化、可转化的新颖时尚竹产品。竹文化方面,全市建成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家以上;市级以上竹非遗项目30个以上,各级传承人100人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加快丰产竹林建设,保障竹企业原料供给。实施“丰产竹林培育工程”,邀请专家开展竹林丰产培育标准化技术研究指导,引导竹专业合作社、专业林场、专业大户实施丰产措施,每年建设丰产竹林基地8万亩。加快丰产高效竹林集成示范片建设,鼓励竹山经营权融资,探索“国企+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促进竹山流转,提升竹林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每年新增或完善提升新型竹林经营主体10个以上,并将其纳入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补助范围。探索低产低效竹林复壮改造、退化竹林修复更新模式。加大竹种质培育和优化研究,加强材用竹、笋用竹、纸浆用竹等竹类良种定向选育和推广应用,提升优质竹原料的供应能力。大力实施现代竹业重点县项目,支持竹产区竹山机耕道等竹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升级改造,推广使用竹林喷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全市每年建设或维护竹山机耕道200公里以上。推进生态竹林建设,持续开展竹林FSC森林认证,引导竹加工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开展竹林定向培育。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竹企业示范效应。实施企业共成长培育计划,集中资源要素保障企业实施发展战略,促进实施增资扩产,到2025年,竹产业重点县(建阳、邵武、建瓯、政和)各培育至少1家年产值超30亿元竹制品龙头企业。对企业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5亿元、10亿元、20亿元,一次性分别补助10万元、20万元、40万元。竹产业项目按规定享受省技改项目融资支持专项政策,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给予最长3年、年化2%贴息支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传统产业类型限制,对掌握特色工艺、技术、配方的企业,在专精特新企业评选中予以加分支持,到2025年全市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竹企业达20家以上,对新认定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按规定给予奖励,增强其在细分行业、产品、市场、技术工艺上配套能力,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专业配套分工的产业链条。大力推动数字赋能笋竹企业,开展智能咨询诊断,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数字转型解决方案,打造一批智能车间、数字工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典型示范案例。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林业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本级产业组团

  (三)突出竹项目招大引强,实现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紧扣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等关键环节,紧盯竹上市企业、全国竹木行业龙头企业30强、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完善招商图谱,编制招商手册,推行招商项目化、具体化,实行“一项目一说明一清单”。坚持“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招大商、招平台、招大院大所,对企业兼并重组、招商引资等按规定给予补助和前期费用支持,到2025年引进头部企业10家以上。笋竹加工行业重点引进智能化板材、高端家居品牌、竹纤维、竹缠绕工艺、竹炭生产、笋食品精深加工等高附加值项目;竹配套产业重点引进竹材粘合剂、涂料、包装、林产专用智能装备、仓储物流等项目;竹文旅产业重点引进含竹元素的文化创意等项目。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工信局、林业局、科技局、文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本级产业组团

  (四)聚力发展笋食品加工,提高笋产品附加值。加快构建完备的笋食品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体系,以建瓯市为发展重点,打造最具特色的中国笋食品产业集群。强化笋产业基础保障,保持每年鲜笋产量在100万吨以上。培育引进笋休闲食品、笋食品预制菜、功能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加大笋制品企业扶持力度,引导笋制品企业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到2025年,笋产业重点县(建瓯、建阳)各培育至少1家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的高端笋制品龙头企业。支持笋加工企业开发笋旅游食品、航空食品、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提升绿色低碳、贮藏保鲜、质量安全等技术水平。引导笋制品企业实施生产标准化,推行“两证一码”制度,确保产品质量过硬、特色鲜明。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商务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打造竹产业专业园区,推动竹产业集聚发展。编制《南平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建设笋竹精深加工专业园区,推进企业入驻标准化工业(产业)园区,鼓励园区因地制宜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定制厂房,实现集约节约用地,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格局。建阳区、建瓯市要重点布局笋竹精深加工产业链和竹机械、竹工业设计等配套产业。依托龙竹科技、庄禾竹业、圣象华宇集团、大庄竹业等龙头企业建设竹材备料中心、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打造国家级竹经济产业园。积极与周边初加工小微园建立“订单”供货机制,推动竹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邵武市要积极建设竹标准材基地,承接利用江西及周边区域竹资源,依托竹企业聚集度高、竹产品种类丰富、竹产业链较完整等优势,发挥“武夷竹立方”生态科创馆、“知竹网”“电商产业孵化园”等平台作用,打造竹产业示范县。政和县要依托祥福工艺、九竹工贸、品匠茶具、宝菱竹艺灯饰等企业,承接利用浙江及周边区域竹资源,促进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全力打造“中国竹具工艺城”。延平区、南平工业园区要依托元力活性炭、泰盛(福建)纸业、爱克太尔新材料、熊宝科技等重点企业,联动拓展上下游产业链,重点打造竹活性炭循环经济、竹生物质纤维应用、竹材环保胶黏剂为主的产业。浦城县、荣华山产业组团要发挥竹资源优势,科学规划竹精深加工园区,积极招引竹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产业集聚,打造竹循环经济园区。支持竹企业或园区引进竹炭蒸汽联产模式,推动“炭气一体化”改造,开展全竹综合利用。加强各专业园区环保、应急、消防、供热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安全水平,完善园区生活配套设施。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林业局、商务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建设竹材分解点和小微园,完善竹加工配套体系。遵循“因地制宜、因需建设”原则,合理设立笋竹分解点,成片毛竹林可按每1万亩-1.5万亩左右建1个分解点,全市每年新建竹材分解点20个以上。支持笋竹收集、堆放、切段、剖分、拉丝、剥壳等不产生废气、废水的物理分解场地,以及宽度3.5米以内的竹山生产道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条件的,纳入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用地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其中在商品林林地(省属国有林场除外)建设符合条件的笋竹物理分解场地,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要求,科学合理布局初加工小微园,打包策划专项债项目,统一建设供热、供气和三废处置等配套设施。支持小微园区因地制宜探索全竹循环利用,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园区发展承载力。对符合条件的投资建设竹综合循环利用生态园区的企业,按规定提供贴息贷款政策支持。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发改委、财政局,国网南平供电公司,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七)建设竹产品展销平台,打响“武夷竹”制造品牌。发挥“全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中国竹工机械产业基地”“中国竹产业协会竹家居与装饰分会”“国际竹藤中心武夷研究基地”四块金字招牌作用,定期举办中国(武夷山)竹产业博览会、武夷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建设“福竹网”、竹商品城和竹文化博览园等集展示、交易、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展示展销平台,建立竹产业全链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推动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营销体系发展。支持笋竹企业参加进博会、出口交易会等重要展会,通过线上、线下、代参展等形式参加境外专业优质展会,扩大、提高参加境外展会补助范围、比例和上限,引导笋竹产品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对投保的短期险和出运前保险,保费补助比例按最高档予以支持。构建完善竹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建立不同品质、规格、等级的竹原材料标准,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牵头制定竹产业相关标准。探索建设竹标准材交易市场,引导企业积极生产竹标准材,培育竹标准材生产重点企业,推动实现大规模应用,到2025年,竹产业重点县(建阳、邵武、建瓯、政和)各制订至少1个竹原材料标准、培育至少1个竹标准材加工大型企业。推进竹材备料中心、仓储基地和物流体系建设,有效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买全国、卖全球”。推动竹企业积极参与“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编制发布南平市竹、笋白皮书,打响“南方林海”“中国竹乡”名片。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国资委、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工信局,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八)加速竹机械推广应用,推进竹科技提档升级。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建瓯市与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南平机械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支持国有企业、竹加工机械制造企业、竹产业龙头企业与国际竹藤中心、中国竹产业协会、中国林科院、深圳浪尖集团等科研机构、单位的对接合作,探索建立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多模式利益共享机制,开展竹采伐、竹山运输、竹生产设备研发,将竹产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研发优先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积极向上争取科研项目资金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机械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对成套装备价格在50万元以上,单台设备价格在10万元以上,经认定后属于省首台(套)范畴的笋竹机械装备,按规定给予补助。鼓励企业更新迭代竹产业机械装备,对实际设备(含技术、软件等)投资额达100万元以上的,按5%的比例给予补助,最高补助300万元。因地制宜推广笋竹采伐运输设备,探索设备共享租赁模式,鼓励组建机械化采伐专业队伍,对专业队伍购买机械、工人社会保险缴纳等方面给予补助,加快“机械换农”“机器换工”“智能减员”。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财政局,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九)推动竹产品研发创新,提升竹工艺设计水平。定期举办“中国·海峡”武夷竹产业国际工业设计大赛,推动更多不同地域文化不同风格的设计产品落地转化。加快建设省级竹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争创国家级竹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推动竹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企业研发机构,加快竹纤维、竹缠绕、竹展平、竹炭、工程竹材、竹叶黄酮提取等研发生产。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探索建立竹产业重点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赛马”机制,鼓励开发“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等系列产品。支持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对促成竹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机构以及购买重大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符合条件的给予资金补助。支持企业申报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最高给予300万元资金补助。加快推进建瓯市与华宇集团联合创建省级竹材料研发创新中心,推进澳莆(邵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林业大学工程材料研究中心合作建设福建省邵武市竹材料研究(孵化)中心。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本级产业组团

  (十)充分利用竹元素内涵,促进竹文化特色彰显。深入挖掘竹文化内涵,讲好竹文化故事,结合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重点布局、推广、应用“武夷山水·茶空间”,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20家,先行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厦门等重点城市开展建设,逐步拓展至全国重点城市,掀起全竹产品场景应用新潮流。支持开发竹观光、竹康养、笋美食等产业,鼓励建设竹林漫道、竹林小镇、竹文化公园等设施,打造“竹文化+”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品牌。发挥手工匠人和竹文化非遗传承人作用,开发竹编、竹扇、竹灯、竹雕刻等文创产品,依托现有竹产业重点地区的笋竹制品专业市场,打造网红直播基地,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讲好竹文化故事,弘扬武夷竹文化。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商务局、南平实业集团,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一)推进“以竹代塑”示范城市建设,倡导竹产品绿色消费。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在“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工作中走前头、作表率,率先全面应用竹产品、竹装修、竹建材,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支持鼓励民营市场主体应用竹制品,从各县(市、区)选定40个经营性场所作为先行先试点,根据“以竹代塑”产品使用量予以补助,单个点每年不超过5万元。鼓励茶、酒、水、笋、肉鸡加工等重点行业使用“以竹代塑”产品作为内外包装材料。支持企业开展各类“以竹代塑”产品线上线下市场推广活动。

  责任单位:市竹专班,市直各部门,各市属国有企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市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为成员的南平市竹产业千亿行动方案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严格按照我市重点工作任务“三化五定”闭环管理机制要求,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发挥竹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行业共同发展。

  (二)强化人才支撑。深化“才聚武夷”行动计划,主动对接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国家级和省级的大院大所,用好中央选派博士服务团、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机制,争取更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和团队到我市服务。推动重点竹企业与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南平技师学院等院校合作建立产教协同创新基地,开展委托培训、定向培训,为我市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优化金融服务。大力推广绿色转型贷、竹塑贷、竹林认证贷、“林下经营权证”抵押贷,鼓励开发更多具有竹产业特色的信贷产品,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绿色金融资金池贷款贴息补助范围。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政府引进社会资本设立竹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国企参股成长性好、核心竞争力强的竹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竹产业专业园区和重点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营造发展氛围。聚焦“一根竹”各个环节,系统性探索集成改革创新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利用各类线上线下媒体和平台,量身打造“一根竹”宣传推广内容,多渠道、多维度、多层次讲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故事,为打造千亿竹产业集群营造浓厚氛围。

  本行动方案执行期限为2023—2030年,与本市其他同类政策有不一致的,按照“从优、就高、不重复”的原则予以支持,涉及的奖补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承担。

"
剩余50%未阅读,继续阅读
网站说明

塑料政策数据库是非营利性的平台,您可以免费使用相关的检索功能。如发现本网站未收录的法规政策,您可以通过“在线留言”反馈给我们,感谢您的使用和支持。

本网站对法规政策的分类,除了根据常规的效力位阶(中央法规、地方法规等)之外(如在对网站所有法规数据进行检索,可以点击页面左上角的【效力位阶检索】),还设置了【议题】分类。议题分类的设置是为了让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使用者能够快速了解相关法规政策的数量、发展。议题分类可能会随着网站的更新而增加、减少或变更,如您对该分类有更好的建议,欢迎您通过“在线留言”反馈。

关于本网站议题分类的详细说明,可参见https://shimo.im/docs/M173FOA9Ok46qo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