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

发文字号:
鲁政发〔2009〕77号
效力位阶:
地方法规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
产业发展的意见

鲁政发〔2009〕7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现就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省是能源消费大省,也是煤炭消耗最多的省份,随着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化进程,可以从根本上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耗、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约束,保障我省能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先导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对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科技创新能力有新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目前为止,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达到2000多家,实现工业增加值近1300亿元;风电、生物质发电、抽水蓄能发电和余气、余能发电装机26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沼气年利用量超过12亿立方米;煤基燃料达到65万吨;乙醇汽油在七市得到推广使用,累计销售近500万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也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对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科技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薄弱,装备制造没有形成产业化,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健全,这些都制约了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国家把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我省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我们要积极顺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和重点,加大支持和培育力度,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总要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支撑,创新发展机制,拓宽发展思路,坚持新技术推广应用与设备研发制造相结合,集中全省力量,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努力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以思想的解放促进发展观念的转变,充分认清我省作为能源消费第一大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不断创新思维,拓宽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在充分挖掘各种潜力的基础上,调动各行各业积极性,使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
  2.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制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发展布局,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配套完善政策体系,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3.坚持科技先导、人才支撑。将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先进装备制造能力作为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前沿技术研发能力。实施人才开发与培养工程,着力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机制、体制,解决制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扩大开放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引进先进技术,吸引优秀人才,促进产业跨跃发展。
  5.坚持规模发展、产业带动。加快培育优势产品,培植骨干企业,打造产业基地,促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带动装备制造、原材料生产、工程设计、建筑安装、中介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三)任务目标。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技术成熟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发展,初步形成有利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再经过5年的努力,实现产业跨跃发展,使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达到相当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装备制造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1.新能源产业。到201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10%;新能源实现替代常规能源2000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6%左右;新能源产业的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20%。到2020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5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20%;新能源实现替代常规能源5000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3%左右;新能源产业的增加值超过2500亿元。
  2.节能环保产业。到2015年,涌现一批节能环保拳头产品,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其中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30家左右;全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18%。到2020年,创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建成若干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链条,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培育1到2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全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增加值达到6000亿元。
  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分析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并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后,我省主要从以下14个方面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一)核电领域。重点支持利用高温气冷堆、AP1000和二代加先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建设大型化、现代化的核电基地。围绕核岛、常规岛、辅助设备、运输设备和配套材料等,加快核电装备制造业发展,形成核电站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完整核电产业体系。
  (二)风电领域。全面启动近海、浅海、海上和山区风电建设,鼓励风电场规模化发展,重点建设单机规模1.5兆瓦及以上的风电场,开发3到5个百万千瓦陆地和海上风场。加快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发展风力发电机、风叶、主轴、机械传动、风机变频、输变电机组等产品,尽快实现风电整机的本地化制造。
  (三)太阳能领域。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太阳能利用,做大做强太阳能产业。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重点发展先进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锅炉和光热发电系统及配套产品。在太阳能光伏方面,重点发展晶硅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光伏海水淡化制备系统、太阳能灯具和半导体照明等产品,积极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四)生物质能领域。按照“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充分利用荒碱地,加快培育速生、高产能源植物品种,推进规模化、基地化种植,积极开展以甜高粱、薯类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液体燃料生产试点。积极、有序推进生物质直燃和生物质气化发电,支持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支持具备条件的大型畜牧养殖企业建设沼气发电装置。鼓励研发和生产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装备,如海洋水生植物、农产品废弃物利用等。
  (五)洁净煤技术应用领域。积极支持利用先进的煤气化、煤液化技术生产煤基燃料。鼓励发展高参数、高效超超临界清洁煤发电及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试点建设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支持煤炭清洁开发利用设备的研制和生产。
  (六)农村新能源领域。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突出户用沼气、太阳能利用和秸秆、花生壳、稻壳等废弃生物质综合利用。重点支持农村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太阳能利用等示范项目建设,试点推广绿色能源县、乡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用能的高效化、清洁化。
  (七)地热能领域。积极研发推广地源和水源热泵技术,大力开发应用能满足环保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技术和热泵技术,开发热泵空调、无机超导热管和地热测评等产品。积极发展地热种植、养殖,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
  (八)海洋能领域。大力开发海水热泵供暖技术,积极支持利用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生物质能和海水温差发电。积极开发和生产利用海洋能的相关设备。鼓励和支持研发海洋微藻制生物柴油技术,积极拓展浒苔综合利用的新途径,保护海洋环境。
  (九)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研制和生产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鼓励和支持汽车新能源装备和配套设备的制造。
  (十)智能电网领域。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电网智能调度、智能化变电站和智能化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制和生产电网智能化改造的配套产品,加快推进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电网建设。
  (十一)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领域。大力发展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鼓励发展富营养化污水防治、污水回收利用等技术,研发和生产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发展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控制与治理为主的空气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和生产空气污染防治和净化设备;研发和生产核、电磁辐射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
  (十二)循环经济领域。积极发展各种工业余能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工业废渣废液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扩大煤矸石、粉煤灰、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支持黄金尾矿、铁矿尾矿、氧化铝赤泥、河道淤泥等综合利用;鼓励和支持利用污泥、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发电;鼓励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和设备,实现海水淡化产业化。
  (十三)再利用领域。加快发展报废汽车、船舶的拆解和综合利用技术;加大车用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技术的研发;研发推广废旧轮胎、农用机械、电子仪表、废旧家电的再制造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消费者购买使用再制造产品,扩大再制造产品利用途径。
  (十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服务领域。支持建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中介服务体系,重点发展技术咨询、工程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
  四、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一是切实提高科技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基地

"
剩余50%未阅读,继续阅读
网站说明

塑料政策数据库是非营利性的平台,您可以免费使用相关的检索功能。如发现本网站未收录的法规政策,您可以通过“在线留言”反馈给我们,感谢您的使用和支持。

本网站对法规政策的分类,除了根据常规的效力位阶(中央法规、地方法规等)之外(如在对网站所有法规数据进行检索,可以点击页面左上角的【效力位阶检索】),还设置了【议题】分类。议题分类的设置是为了让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使用者能够快速了解相关法规政策的数量、发展。议题分类可能会随着网站的更新而增加、减少或变更,如您对该分类有更好的建议,欢迎您通过“在线留言”反馈。

关于本网站议题分类的详细说明,可参见https://shimo.im/docs/M173FOA9Ok46qotP